千古女帝:武则天的传奇人生与诗才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自认为德行超越三皇,功绩胜过五帝,于是创造性地将\"皇\"与\"帝\"二字合并,首创\"皇帝\"这一至高无上的尊号。自此,\"皇帝\"便成为两千余年间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专属称谓,直至1912年清末帝溥仪退位才宣告终结。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大地先后涌现出四百余位帝王,而其中最为独特的一位,当属中国历史上唯一获得正统地位的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这位传奇女性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在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的封建时代,一位女子能够突破重重阻碍登上帝位,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尽管后世史书对她多有非议,但她在治国理政方面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与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不容否认的。这位女皇临终前留下无字碑的举动,更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猜测。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晚年常对身边人说:\"我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这种超然的态度,恰恰展现了她作为一代女皇的非凡气度。
展开剩余74%除了卓越的政治才能,武则天在文学艺术领域同样造诣深厚。她博览群书,精通文史,在诗歌创作上更是才华横溢。《全唐诗》中收录了她的46首作品,其中《如意娘》一诗尤为动人。\"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的诗句,将相思之苦抒发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构思精巧,意境深远,在尺幅之间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既有明朗直率的一面,又不乏含蓄婉约之美。然而,在她所有的诗作中,最令人称奇的当属那首被誉为\"大唐第一狂诗\"的《腊日宣诏幸上苑》,其气势之磅礴,就连诗仙李白也相形见绌。
这首诗创作于天授二年(691年),而在此前一年的载初元年(690年)重阳佳节,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楼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正式改唐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登基次年,一些心怀不轨的大臣以赏花为名,邀请武则天前往神都苑(又称上苑)游赏。表面上是赏花宴饮,实则是策划一场针对女皇的刺杀阴谋。深谙权术的武则天明察秋毫,很快识破了这个陷阱。她不仅将计就计化解了危机,更在灵感的激发下,挥毫写就了这首气吞山河的《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令人称奇的是,就在诗作完成的次日清晨,上苑中的名贵花卉竟然违背自然规律,在寒冬时节竞相绽放。当武则天在百官簇拥下驾临神都苑时,眼前百花盛开的奇景令所有人叹为观止。那些图谋不轨的大臣见此异象,以为是上天显灵,再不敢轻举妄动。就这样,武则天以一首诗的神奇力量,兵不血刃地平息了一场可能引发动荡的叛乱。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有大臣上奏:\"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为也。\"武则天则淡然回应:\"朕以德服人,天亦助之。\"
这首《腊日宣诏幸上苑》语言简练明快,意境雄浑,充分展现了武则天作为帝王的威严与气概。诗中\"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豪迈宣言,既彰显了盛唐时期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又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与李白诗歌中流露的狂放不羁不同,武则天的\"狂\"是帝王权威的极致展现,是号令天下的霸气外露。若抛开作者身份不谈,单就艺术成就而言,这首诗在历代咏颂腊八节的作品中也堪称翘楚。
除了这首传世名作,武则天的其他诗作同样精彩纷呈。但最得她钟爱的,恐怕还是那首《如意娘》。这首诗记录了她与唐高宗李治之间深厚的情感,正是这首诗让她得以重返宫廷。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晚年时常独自吟诵此诗,想必是在追忆与李治的往昔情缘。她最终选择以皇后身份与李治合葬,或许正是这份深情的最后见证。
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也伴随着诸多争议。她所处的时代上承\"贞观之治\"的繁荣,下启\"开元盛世\"的辉煌,而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治国方略与个人魅力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从她留下的诗文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一代女皇的雄才大略,更能窥见一个在男权社会中奋力前行的女性形象。正如现代史学家陈寅恪所言:\"武曌之兴,实为中国历史上一大异数,其政治才能不让须眉,其文学造诣亦足称道。\"
发布于:天津市可以加杠杆的股票平台,杠杆股市配资平台,全国前10正规配资公司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